信息中心
發布時間:2021-05-13
導讀
在40多家提名機構、100余位提名專家和評審專家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環境技術進步獎”圓滿完成,36個項目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的獲獎成果包括國際專利12項、發明專利646項、實用新型專利864項;2017-2019年,相關產值高達935億元,實現利潤121億元,出口創匯10.8億元,充分體現了我國環境技術研發實力和技術轉化所產生的巨大綜合效益。
我會將陸續發布獲獎項目簡介,供社會各界人士參考。
(注:所有發布材料均由獲獎單位提供。)
項目名稱:燒結煙氣循環減量耦合逆流式活性炭超低排放控制技術與應用
項目編號:HJJS-2020-1-03
獲獎等級:一等獎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河鋼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科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完成人:朱廷鈺、王新東、徐文青、李建新、盧建光、李玉然、張弛、耿立唐、萬斌、李超群、李寶忠、劉宏強、董文進、閻占海、楊陽
項目研發團隊
項目簡介:
燒結工序是鋼鐵行業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源,其顆粒物、SO2、NOx排放量分別占全行業的30%、60%、50%,是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核心工序。由于燒結工序煙氣量大,當前末端控制技術的成本居高不下,如何在達標排放基礎上降成本增效果,實現煙氣綜合治理成本最小化,是當下燒結煙氣治理工作面臨的挑戰。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支持下,項目組研發了“燒結煙氣循環減量耦合逆流式活性炭超低排放控制技術”,創造性提出“濃度-氣量二維指標控制”的減排思路,開發了燒結煙氣選擇性循環節能減排技術,實現源頭煙氣減量和CO過程減排;通過與生產深度融合和關鍵設備創新,實現污染物減排與節能、提產多功能耦合,推動“環保約束生產”到“環保促進生產”的變革;研發了多功能分區逆流式活性炭技術與裝備,通過脫硫脫硝分區,突破傳統活性炭技術的脫硝效率瓶頸;研發了模塊組垂直疊加及離線技術、活性炭流化分選設備,破解降低活性炭自燃風險、減少碳消耗等行業技術難題;建成國內首套“燒結煙氣循環減量耦合逆流式活性炭超低排放控制技術”示范工程,突破關鍵技術參數耦合,形成技術優勢互補,在超低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通過環保與生產深度融合,實現綜合治理成本優化,為燒結煙氣超低排放控制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
項目共公開、授權國內外專利40多項,其中國際專利1項;發表SCI論文14篇、專著6部;形成國家/企業標準5項;技術入選《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2018)》《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2019)》等多個國家推薦技術文件,并入選2019年度鋼鐵工業協會“鋼鐵工業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技術案例匯編”;項目成果科技成果鑒定結論為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成果已完成14臺套工程應用,年處理煙氣量達980億Nm3,年減排粉塵量約0.5萬t,SO2約8.6萬t,NOX約3.3萬t,CO約12萬t,近三年新增銷售額累計38.6億元,新增利潤15.2億元。
煙氣循環減量耦合逆流式活性炭超低排放控制技術示范工程
...
...
...